(相關資料圖)
揚子晚報網訊(記者 吳佳笑 通訊員 陳園園)“我的店鋪還在凍結呢,這黃金我得趕快寄過去解凍!”9月8日上午11點,如皋一男子受到詐騙分子“洗腦”,正要將90克黃金寄出。如皋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派出所民警朱駿驊的一通電話,幫他避免了7.3萬元損失。
“對方是騙子!不信你到我們派出所一趟,就知道真的假的!”電話里民警急切的聲音,打斷了吳某“投資跨境電商賺錢”的美夢,他猶猶豫豫地來到派出所,面對民警的詢問卻堅稱自己沒有遇到詐騙,購買黃金只是用于家中正常投資儲備。
民警朱駿驊將他帶到反詐勸阻宣教室,“有一種詐騙手段類似于叫你開網店,要求先墊付貨款,眼見著要有收益了錢卻提不出來,要交保證金......”當民警講到投資理財類詐騙時,吳某突然瞪大了雙眼,這不正和自己經歷的情況一模一樣!他向民警坦白:“十幾天前,在網上認識了做跨境電商賺錢的人,只要墊付貨款就能賺取差價,有專人運營代操作,我就想跟他一起做。”于是,吳某還專門購買了一部新手機下載了某APP操作“電商平臺”。看著APP上顯示“跨境店鋪”的收益不斷增加,吳某滿心歡喜。
直到9月7日,客服聯系吳某,稱“店鋪訂單因長時間未發貨,信譽分不足被凍結,需要繳納10000美金保證金完成解凍。”吳某一聽連忙按照客服要求,于9月8日上午購買了同等價值的90克黃金,準備通過快遞寄給對方作為“保證金”解凍賬戶。“本以為是賺錢的機遇,沒想到是個大陷阱,幸好你們及時發現了!”吳某回過神來,激動地向民警表示感謝,小心翼翼地將這90克黃金捧回了家。
近年來,以“代開網店”、“跨境電商運營”為名實施的詐騙案件高發,詐騙分子往往利用受害者追求高額利潤的心理,冒充平臺客服,以“賬戶凍結”、“信譽不足”、“需繳納保證金解凍”等為由實施詐騙。“開設網店或進行跨境貿易務必通過官方平臺和正規渠道辦理,切勿輕信‘全權代辦’、‘內部通道’等虛假承諾。”民警提醒,任何要求向個人賬戶轉賬,或以郵寄黃金,購買貴重物品等形式繳納“保證金”、“解凍金”、“刷流水”等費用的,都是詐騙!
校對 胡妍璐